撰文 |莊宜芳醫師 日期 |2023年02月20日
分類 |疑難雜症
在老化的過程中,大家往往容易注意到身體的退化與疾病,心理的健康卻常被忽略,或是用一種「老了就會這樣」的態度來看待。老年憂鬱症不典型的表現,不僅讓長輩身邊親友不會特別注意,甚至連醫療人員也未必有敏感度。
67歲的林先生,兩個兒子都已成家,在外縣市居住與工作,他跟太太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生活。夫妻倆平日常跟著一群愛好登山的朋友到處爬山,享受大自然的美景。
然而,太太卻因為心肌梗塞突然過世,林先生頓失伴侶,十分悲痛,隨著時間,雖然哀傷的情緒稍有平復,但林先生仍常夜不成眠,體重大幅減輕,也不再與山友們去登山,因為看到別人成雙成對,不免又會勾起他對妻子的思念。
這樣的情況,持續了兩三年,平日裡,他自己一個人生活,日子近乎單調,唯一感到快樂的時刻,是兒子帶著孫子、孫女回家,才讓他露出久違笑容。近幾個月來,林先生自覺記性變得很差,要拿的東西常常一回頭就忘記,還有一次去超市買東西,居然忘了把東西帶回家…。
80歲獨居的王奶奶,身體還算硬朗,除了高血壓長期服藥外,倒也沒其他慢性病,兒女雖不與她同住,但常來探望她。最近王奶奶常突感胸悶、心跳加速,送了好幾次急診。但到了醫院,所有檢查都正常,兒女們甚至幫媽媽安排了詳細的健康檢查,各項檢查結果都正常,顯示王奶奶的身體狀況良好。
儘管如此,奶奶還是經常覺得心頭緊緊的、胸悶、有點喘不過氣來、手腳會麻,兒女來探望時就好得多,跟女兒逛菜市一早上也不覺得累。在女兒旁敲側擊下,王奶奶才吐露自己一個人住常覺得孤單,也害怕打電話給親戚朋友,怕又會聽到誰去世的噩耗…。
老年憂鬱症增死亡率
老化似乎是一個充滿負面、衰退的過程。生理上,髮禿齒搖,體力大不如前,身體也常有各種毛病;心理上,生活的內容越來越單調,社交圈越來越小,親人、朋友、伴侶會因病因老而離去。這樣的過程怎會不讓人感到憂鬱沮喪呢?所以老人家會有憂鬱情緒也是理所當然?
其實,老人的憂鬱情緒並非老化的正常現象,而是一個值得我們注意與了解的疾病。
老年憂鬱症,顧名思義,便是在老年發生的憂鬱疾患,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憂鬱症,是好發在青壯年時期的情緒疾患,會造成個人失能、家庭與社會負擔的重要疾病。
同樣的,老年期的憂鬱症,更會增加失能、甚至死亡的風險,但卻常常被忽略而沒被好好的治療,其中一個原因,是老年憂鬱症的表現與年輕時發生的憂鬱症有許多不同的地方。
找不出病因,恐憂鬱情緒作祟
憂鬱症中最重要的症狀之一是「憂鬱情緒」,而憂鬱情緒是很主觀的個人感受,老人家可能因為不好意思,或覺得丟臉,怕被貼上標籤,常不容易表達自己的情感,尤其是負面情緒。「我覺得鬱卒、心情不好,有時甚至想死了算了…」這樣的話對很多老人家而言難以啟齒。
取而代之的常是以其他身體不適來表現,他可能無精打采,抱怨容易疲累、胸悶、胃口不佳、腸胃不適,或甚至渾身疼痛、手麻腳麻,但各項檢查指數卻都正常。也可能本來的慢性疾病,症狀突然惡化,但檢查指數正常,找不到症狀惡化的原因,這時也應該考慮到是否有憂鬱情緒作祟。
老年憂鬱症另外一個不同的表現,是認知症狀會比較明顯,例如注意力不集中、反應遲鈍、進而顯得記憶力變差。因此老人憂鬱症有時被稱為「假性失智」(pseudodementia),因為這些像是失智症的認知退化症狀,在老年憂鬱症中的表現是較常見且明顯的。
老年憂鬱與失智症間的關係錯綜複雜,憂鬱症狀是失智症的精神行為症狀之一,在失智症診斷前就可能出現。另外也有研究指出,老年憂鬱症會增加日後得到失智症的風險。
在老化的過程中,大家往往容易注意到身體的退化與疾病,心理的健康卻常被忽略,或是用一種「老了就會這樣」的態度來看待。老年憂鬱症不典型的表現,不僅讓長輩身邊親友不會特別注意,甚至連醫療人員也未必有敏感度。
憂鬱症狀是可以被治療的,不管是藥物或非藥物的治療,在老年與年輕的憂鬱症,效果是一樣好的,能大大減低對生活功能造成的影響,以及家人照顧的負擔!
Comments